佛心慧語

佛心慧語
請選擇單元

身為大乘人,剎那間也不應離開慈心與悲心

身為大乘人,剎那間也不應離開慈心與悲心

今天講的部分是「慈悲」。如同阿闍黎蔣巴札巴提到,大乘人剎那也不應離開慈心與悲心,若生起自利之心,就很難成為大乘行者。

對於「大乘」和「小乘」差別,有許多不同的解釋。首先「乘」的意思,平時會以能夠承擔、背負不同物品的馬、驢子、騾子、牛等動物作比喻。比如「騾子」能夠承擔比較重的東西,但「羊」就無法承載重的東西,因此我們將「騾子」比喻為「大乘人」,「羊」比喻為「小乘人」。

若和我們的心相結合,「乘」指的是「承擔力」,例如小乘行者主要負責自己的利益,大乘行者則能承擔利益無量眾生的責任。因此大、小乘的差別在於自己的承擔力之差別,若我們不去瞭解,覺得這只是名詞之分,覺得只想要得到大乘的名號就夠了,這就產生錯誤了。

以觀音菩薩的成就法為例,此法本身為大乘法,同時也是密乘教法。修持它等於同時修持大乘法門和密乘法門,但是,這並不代表所有修持了此法的人,就因此變成大乘或密乘行者,這主要還是由修行者的發心所決定。

若行者的動機只是擔心自己來世落入惡趣,或者想要投生天人,此法就無法幫助這個人成就佛果;若行者的發心是希望自己脫離輪迴,得到涅槃的果位的話,雖然觀音成就法是殊勝的大乘、密乘法門,但修持的利益,僅能幫助他得到聲聞的果位,因此對於他來說,這個法門並不是大乘法,而是小乘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