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心慧語

佛心慧語
請選擇單元

願此一切我所行,不為八法念垢染, 以知諸法如幻智,無執離縛而解脫。

 第八個偈文:空性智慧
願此一切我所行,不為八法念垢染,
以知諸法如幻智,無執離縛而解脫。
最後一個偈言是在告訴我們:剛剛上面談到了那麼多修心的觀念、方法跟口訣,當你在行持的時候要很謹慎,因為如果一不小心,很有可能你那麼做,其實是受到世間八法,或者說你的執著、你的惡念、你的顛倒見所染污,那麼就讓這些修心不如法,不好了。所以它告訴我們,這時候你要帶著怎麼樣的一個觀念,或者一種智慧呢?要帶著了知諸法如幻的智慧,幫助你遠離各種視一切為真實存在的執著,幫助你遠離有自他、有能所的二元的執著,如果你有了這樣的一個遠離能所、了知一切並不真實存在的智慧,再去做修心的修持的話,這才會是正確的,才會是好的。
所以,這一段是在告訴我們空性正見是甚麼,以及它的重要性。我們有許許多多的煩惱,我們有很多很多的貪著,這一切的根本起因是甚麼呢?其實是我們視一切萬法為真實存在的執著,我們誤以為這一切由我們的心所現的顯相、萬法是真實存在的,這樣的一念執著,造成了很多煩惱,造成了很多的問題。所以,唯一能夠從癥結處、從根本處消除這一切問題的就是:了知萬法並不真實存在。
所以這裡在討論的是一個實際的狀況,一個真實的情況。萬法真實的狀況是甚麼?就是它並不真實存在,它是空性的。我們雖然這麼說,但是有時候就算有人告訴你一切不真實存在,好像也對你沒有太大的改變,你的生命還是一個樣子,你並不會因為聽到萬法皆是空性,你就會有甚麼改變。問題出在哪裡?問題出在我們的認知方式還是沒有改變,就是我們還是以習慣的方式去應對、去認知這些顯相、這個世界。所以,這裡修行的重點是:你要能改變你認知的方式,或是你要認清自己認知的方式是錯誤的。
這裡有一段故事,我們達波噶舉的創始者,也就是岡波巴大師,他有幾位重要的、接續法脈的弟子。其中佛行事業最廣大的一位就是帕莫竹巴大師。這位大師最初是在噶當派的佛學院中,他非常廣博地學習佛教的法相、佛教的哲學和見解。
在他求學期間,心中一直帶著一個疑問,這個問題就是:到底輪迴的因是甚麼?是甚麼原因造成了我們的輪迴?所以,他在求學的這段期間,不斷地參訪許多當時藏地的名師,不斷地去請教他們,有的回答說輪迴的因是無明等等,給予他很多的解釋。但是他在自己的傳記中提到,那些回答都沒有讓他有太多的感受,或他都沒有甚麼感覺。
在他學習到一個程度後,他便開始實修了。這個時候他依止了薩迦派的貢噶寧波大師,他也問了同樣的這個問題,就是輪迴的因是甚麼?輪迴的根本是甚麼?這位薩迦派大師的回答是甚麼,這裡不太記得,但是從帕莫竹巴大師的形容中,當時得到的回答,他感到很受用。接著在之後,他依止的就是岡波巴大師,這是他一生當中,也是他多生多世當中最有因緣、最有法緣的上師。
帕莫竹巴在去見岡波巴大師時,根據傳說與歷史的記載上說,當時岡波巴大師正在吃著糌粑,大家知道西藏的傳統會把它揉成一個糌粑團,捏著吃著,岡波巴大師問帕莫竹巴:「你修行的情況如何,說一說吧。帕莫竹巴就鉅細靡遺地將他的覺受、他的證悟做了一個報告,岡波巴大師一邊吃一邊聽,聽完了他說:「你這什麼都不是嘛,根本就不是甚麼覺受跟證悟,都不是,你說的這些還不如我的糌粑團來得珍貴哩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,我們現在很多人不是都很喜歡自我介紹嗎?你要申請大學也好,要找工作也好,那個履歷拿出來很漂亮。你也可以想像,帕莫竹巴當時也很想要告訴岡波巴大師他的履歷,沒想到他拿出來後,岡波巴大師回答他甚麼都不是,這其實就是在幫助帕莫竹巴降伏他的傲慢之心,也是在攝受他。
在這樣子說完之後,帕莫竹巴又把他心中最根本的那個問題提出來,請問岡波巴大師輪迴的根本是甚麼?這個時候岡波巴大師給他的回答,他就特別的印象深刻。岡波巴大師說:「就是你的心,就是當下之心。」他聽完之後,他非常有感悟,他也真的體會到了這是甚麼意思。

後來帕莫竹巴大師自己也解釋,如果告訴你說輪迴的根本是無明的話,你首先要了解甚麼是無明,所以你就要開始查字典,你要開始去學習很多很多比較是理智上、外在的知識,你才能了解甚麼是所謂的無明,但是它又好像跟你的心沒有一種關連性,你會覺得學了半天,無明是一個外在東西,你的心還是一樣在這裡,還是沒有感覺,沒有被碰觸到。
但是岡波巴大師直接回答的是「當下之心,我們的「當下之心就是無明是嗎?其實無明不是在講另外一個東西,就是在講當下之心。所以,帕莫竹巴一聽到這個回答,他自己的感受就很深,就跟自己的心連結在一起。

話講回來,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?因為現在各位也常常會聽到很多空性、一切不真實存在、萬法的本質是空、無實等觀念,你要記得,這些在講的都是你的心,要跟你的心有一個結合。這代表說你的認知方式開始改變了,你不是向外,而是向內的去認知到在說的是你的心,你的內心開始去改變,而不再是理論上的許多觀念,否則就會一直落在理論、文字上去想、去分析,始終都很難改變你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