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心慧語

佛心慧語
請選擇單元

「引業」和「滿業」

「引業」和「滿業」

接著講一下「引業」和「滿業」。就「引業」而言,亦即「牽引投生到善道者,定是善業所致,而投生到惡道,就一定是惡業所致」,但是「滿業」就不一定,意思是,雖投生善道,但仍感得不善的滿業,或投生惡道,但滿業卻是善的滿業,即舉例來說,有人投生善道,卻不具五根、多病、短命等等;或投生餓鬼道,卻具有身為餓鬼之王、最有權勢財富者的善的滿業。

總之,「引業」善的情況下,「滿業」可能是不善與善二者,而「引業」是惡的情況下,「滿業」也可能具有不善和善兩種情況。

在《俱舍論》中主張,一個「引業」最多導致一生之果報顯現,而多個「引業」就會導致多生的結果,同樣的「滿業」也是如此。但是《阿毗達摩集論》中講到,一個業可能會關係到一生或多生,而多業也可能會反應在一生或多生上。

《俱舍論》與《阿毗達摩論》是由世親、無著兩兄弟所寫,一些大師認為,兩兄弟不僅文字上不同,在內容、意義上也不同,也有大師說,兩者雖然文字上的敘述不同,但含意上是一樣。
認為「兩本著作的含意相同」的說法,是說由世親菩薩所著的《俱舍論》,是說在一個生命身上,例如人類感得的引業,只會反應在「人道」的生命上,而不會反應在不同道的生命體上,意思是不會反應在人道之外的其他五道的生命體上。

而無著菩薩所說的「一個業可能反應在多個生命體上」的意思是,例如某個人,由於業力的力量很強大,因此果報不僅是反應在一生當中,也可能持續出現在多生多世的「人身」之上。因此兩兄弟的說法只是角度不同,本質上並未違背,但還是需要多研究。

舉例而言,有一位尊者芒嘎巴,因為供缽的功德,而感得十五世的善果。如此十五世的善果,是不是由一業而造成?如果說「是」,就會違背《俱舍論》的說法,若說「不是」,又跟故事不符,因此也要去研究。